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回家是一种感觉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开。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年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觉。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为,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8.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
答:                                                                          
19.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答:                                                                          
2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寄居蟹的启示
①布迪兹是西班牙的一位富翁,1986年被摩洛哥王室授予“哈桑国王勋章”,因为他曾连续10年捐款给他的故乡居民——摩洛哥北部的索里曼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②对这么一项来自家乡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据说布迪兹没有接受。其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对王室不满;有的说,他认为自己不配接受那枚勋章。直到前不久,摩洛哥《先知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布迪兹,人们才从布迪兹口中得知真正的原因。他是这么说的:有一次,我回索里曼,下榻在地中海金兰湾的一栋别墅里。晚上,我到海滨散步。一不小心,踏进了沙滩上的水洼里,伴随着溅起的水花,一群小海蟹纷纷窜动起来。它们或爬入石缝中,或钻进沙子里,我随手抓紧了一只。回到住地,当地人告诉我,这种蟹叫寄居蟹,大多生活在岸边的浅水里,但是,如果它们爬进大海,也会长得如盘子那么大。我非常不解,问:“它为什么不爬进大海里?”当地人摇了摇头。
③后来,我才知道,这种蟹有一种安贫乐道的习性,它们之所以寄居在远离大海的浅水洼里,是因为每次涨潮都能给它们带来点儿可怜的食物,只要有定期的潮水,它们都会赖着不返回大海。由于浅水洼的食物时断时续,它们的生活总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因此这种蟹很难长大。但是一遇到枯水期或一连几个星期潮水涨不到它们寄居的水洼,它们也会不辞辛苦地爬向大海,最终长成一只盘子大小的螃蟹。
④这种蟹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决定不再去救济我故乡的索里曼人。就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恰好接到要授予我勋章的王室来函。大家都知道,最后我没有接受。
⑤1997年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摩洛哥《先知报》全文刊登了对布迪兹的采访,一场误会消除了,但一个引人思索的话题却产生了——救济是不是真的能帮助穷人?最后的结论是,对穷人施以经常性的物质救济,只能给他们造成永久的贫穷。
注:①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的准则。
1、你认为“这种蟹叫寄居蟹”是因为它

2、文中的西班牙富翁为什么没有接受来自家乡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不接受“哈桑国王勋章”?
答:

3、文章最后一段说“一场误会消除了”,这场“误会”指的是什么?
答:

4、这篇短文,能相起你的什么联想吗?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人类与技术环境
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跟技术环境的①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②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5000次③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1、文中①②③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变革发展演变 B﹒变革演变发展 C﹒发展变革演变 D﹒演变变革发展
2、本文通过        和人脑的比较,具体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自然智能快。
3、从第三段内容看,科学界的有识之士肯定的是           
否定的是                      
4、下面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B﹒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C﹒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D﹒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利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
1、本文写了两个人物:,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这个句子可以看出。
2、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
3、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
老师想:

差生想:

4、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
答:

爱如茉莉
那是一个漂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肿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见从妈妈的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几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做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去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在的煮给他吃,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然而爸爸并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1)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是我惊醒了爸爸。(2)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把我拦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呵欠边说:“我夜里睡得很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把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进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里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轻念又笑自己简直是不可救药的“耍”浪漫。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映儿,来帮妈妈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3)“。”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留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簌簌的茉莉花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选文标题“爱如茉莉”的含义是什么?
答:

2、文中(1)处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2)处画线句是对“爸爸”的描写,写出了“爸爸”
3、文中(3)处是写妈妈说的话,请你根据文中的意思,想一想,“妈妈”此时此刻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4、生活中爱表现多种多样,请你仿照下面句子,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个句子,来表达人你对爱的感受。
例如:爱是早晨的阳光拂面,轻而柔。

母亲的“谎言”
(1)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子里就有一个零点降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2)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天然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极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蛮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3)母亲怔住了。
(4)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太浮气,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5)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6)8年之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二十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7)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8)“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9)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惰于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是多么愚蠢。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福之泉。
1、文中加点的“无所事事”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并写出两个同义词语。
答:

2、从文中看,“母亲”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①

3、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词句作答。(不超过规定的空格)
答:□□□□□□□□□□□□□□□□□□□□□□□□□□□□□□
4、为什么说愧疚不安的是我?“母亲怔住了”,为什么怔住了?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