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些事件共同说明的问题是
A.“文革”中阶级斗争很复杂 |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敢于坚持真理 |
C.“文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
D.党中央和人民同“左”倾错误作斗争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著作有
1《论十大关系》2《论人民民主专政》
3《新民主主义论》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A. | 12 | B. | 14 | C. | 23 | D. | 24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 甲午战争爆发 | B. | 中华民国建立 |
C. | 抗日战争爆发 |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
整顿财政金融 |
B. |
调整农业结构 |
C. |
复兴工业生产 |
D. |
实行社会救济 |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 | 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 B. | 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
C. | 平民中不再有债权 | D. | 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
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应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 ①②③ ![]()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