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评述,错误的是( )
A.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
B.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C.政党政治是其中的一部分 |
D.行政机构直接向立法机构负责 |
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由此可见( )
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
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
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 |
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
“国”字在书法里有41种写法,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列“国”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 )
1916年,蔡元培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