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必须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
材料二 某县地处偏僻,人多耕地少,荒地面积大,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增收慢。该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一方面,落实中央政策,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通过招商方式引进民营资金,对荒地以入股、租让等形式进行集中规模开发,发展林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收集各地用工信息,组织农村富余人员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消费的关系?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问题。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图2
1.说明图1图2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2.针对图2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
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