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确"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⑪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⑫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⑬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⑭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 |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 ⑴⑵ |
2. |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
3. |
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
4. |
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
5. |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
阅读下面文字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保健学、劳动组织等问题都同它相关。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帮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5时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如果不这样,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
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非同步的出现导致肌体故障。于是就会得高血压、溃疡等病。同样,人有了病,体内就会产生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生物钟同宇宙的作用有关,最主要的是同昼夜变化相关。当然它还同社会活动有关。如果您应当早晨6时上班,生物钟就会适应这一需要。有不少人想了解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应当说,从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人体会因此产生不平衡现象。溃疡、心血管病、感冒和呼吸器官的疾病都会因此加重。生物钟医学有助于这三问题的解决。原来体内有一种会在夜间产生的激素。这就是睡眠激素,也称褪黑素。日间褪黑素的生成减少。这一激素在调节人的生物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变化时,光线会变,褪黑素产生的节律和数量也会变,肌体的节律会随着发生变化。如果肌体不能随着变,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对“非同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
C.人的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
D.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
下列对“生物钟医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生物节律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
B.根据人体的肌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 |
C.根据疾病也有其“生物钟”的情况进行治疗。 |
D.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有疗效。 |
下列理解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钟与宇宙的作用有关,最主要是同昼夜变化有关,还与人的社会活动有关 |
B.从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季节,人体会产生不平衡现象,有的疾病会加重,是因为褪黑素在调节人的生物钟方面没有起到作用。 |
C.生物钟医学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为此曾借助理疗仪和用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
D.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使社会活动节律与生物钟相吻合,以精力充沛和高效工作。 |
现代文阅读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①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②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③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的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④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的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第四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什么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请说说你的理解。
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心理秩序不断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的内心会焦灼痛苦, 特 别是文化人。鲁迅小说《风波》有个细节,某人进城被剪了辫子,回去后家里陷入大的 恐 慌:没有辫子怎么活啊?我非常钦佩鲁迅捕捉历史细节的能力,辛亥革命最形象化的“ 影 响”都在这个辫子上了。
⑤陕西文坛尽管是“群雄逐鹿”,但近些年很少有人拿出像《白鹿原》这样厚重斑斓 、 在海内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巨作。陈忠实深有感触地说:“作家有一桶水,才能给读者提供 一碗水。要当一个好作家,就得走进生活,这是写作的法典。一些新锐作家把写作当成 游 戏,一年出几本书,而且很畅销,这是快餐书,吃过即忘。而真正作家的书应该经得起 人 们细嚼慢咽,经得起长时间的感受回味。”
⑥回忆起自己 12 年前写《白鹿原》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我躲在乡下一间小屋 中 整整四年,没有干扰,没有城里的是是非非,当地农民都很淳朴,从不问你在写什么, 这 就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写作环境了。”陈忠实笑说:“当了作家反而彻底回到了农村,很多 人 都以为我失踪了,后来打听到我在写长篇,就议论猜测在写什么。我捂得严严地不说。 在 我的感觉里,写作就好比蒸馍,馍不熟时不能揭锅。”
⑦这让我想起了时下的许多艺人,作品还没有完成甚至根本没有动笔,就大张旗鼓 地 造势宣传。读者和观众翘首以待了许久,看见的往往是一个夹生的馒头。
⑧据说写《白鹿原》时,为晚上能休息好,陈先生想出的法子——沽二两酒。有一 口 没一口地喝,渐渐有了酒瘾。两年前,他来武汉的那次聚餐中,与十来人,交杯碰盏。 末
了,还能泼墨弄诗,此海量,非比一般。可惜没见他喊一段铿锵秦腔,那该是怎样的一 种 雄浑、高亢!
⑨毕竟有十多年没长篇问世了,读者不免要关心这件事。陈先生说不是他不再热爱 写
作:“写作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悦和有幸福感的事情!就像肚子里有蛋的母鸡,你就算把它 放到草窠里它也能下蛋;当然,如果这母鸡肚子里根本就没蛋,你把它放在皇帝的牙床 上
也没有用。”“我会用心去写,写到我变成植物人,如果是那样,只要有思维,我还会写。”
⑩面对这样的作家,等待一辈子,你难道会不愿意 ?
(节选自《优秀人物散文》,有删改)作者在文中第③段举了陶渊明的例子的用意何在 ? 请简要回答。(4 分)
请解释第⑤段中“作家有一桶水,才能给读者提供一碗水”这句话的含义。(4 分)
文中第⑦段写“时下的许多艺人”的表现,有何作用 ? 请简要分析。(4 分)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陈忠实的写作,你是否愿意等待一辈子?请 简述理由。(6 分)
[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 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 吃 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 常 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 已
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
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 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 手
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 也
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
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 地
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 折
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 现
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 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 权
利!
[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 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 把 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 阿
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 断
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 也 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 不 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
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 分)
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中“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 分)
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