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有学者认为:“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 B.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 C.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 D.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 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知行合一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
|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
|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
|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 A.“治之经,礼与刑” |
|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