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
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 嫁接到乙种伞藻的 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 嫁接到甲种伞藻的 上。
⑵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是:① 。② 。
⑶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下图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E在动物是指,在植物主要是指。
(2)C是指;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真核细胞中的H主要存在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香豌豆花色素的形成与E、e和S、s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关,其颜色表现如下图所示,则一株红花香豌豆与一株蓝花香豌豆杂交,子代均为蓝花香豌豆,则符合要求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
基因型 |
eess |
eeS_ |
E_S_或E_ss |
花色 |
砖红色 |
红色 |
蓝色 |
(2)某植物的花色由A、a和B、b两对常染色体基因共同控制,二者独立遗传。其颜色及与基因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父本母本基因型无差异,顺序可颠倒。)
①该植物种群内。
②如蓝花雄株×紫花雌株,F1中的雌雄均全为紫花,则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③如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3/16,则雌株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④如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1/8,则雌株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下列三个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2n=4)在分裂过程中的不同表示形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DE可对应到图2中的______。
(2)图2中的丙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对应到图1中的_____段。乙细胞中有______个DNA分子。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选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A细胞的染色单体数为。
(4)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选填①、②、③)分裂过程中,对应到图2中的_____图。
(5)在该生物的以下哪些细胞中可以找到两条X染色体()
①精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⑦第一极体⑧造血干细胞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A:细胞核开始被标记;B: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C:50%分裂期细胞被标记且在增加;D:50%分裂期细胞被标记且在减少;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试回答:
(1)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细胞,只有处于 期的细胞才能被标记,实验开始时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是 。如果想要标记细胞中的RNA,则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培养细胞。
(2)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 h,DNA分子复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h。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的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若为蛋白质激素,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
(2)如果图A表示的是胰岛素对肝细胞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中________运输到达肝细胞,肝细胞接受这一激素刺激后所发生的代谢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类,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本质有关。下列物质中属于信号分子并且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____________。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6) 上述过程表明细胞膜在____________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