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上午10时,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开赴南极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为我国建造第三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读图1,MN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完成17-18题。

17.在冰穹-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
A.海拔高,气温低 B.暴风雪,纬度高
C.极夜长,空气稀 D.全天空,观测广
18.如果图示正是冰穹-A处天文观测最佳季节,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180°、23°26′N B.180°、23°26′S
C.0°、23°26′N D.0°、23°26′S
如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各题。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 A.8时 | B.9时 |
| C.15时 | D.16时 |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7月6日15时 | B.7月7日9时 |
| C.7月7日8时 | D.7月6日12时 |
如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
| A.东南方 | B.西北方 |
| C.东北方 | D.西南方 |
图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各题。
|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 C.动力基地 | D.科技发达的地区 |
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
| C.臭氧层空洞 | D.扬尘 |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 |
某市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号召,对市内服装产业进行综合规划。下图为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各题。
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接近零排放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 C.①③⑤ | D.②③④⑤ |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
| 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
| 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
| D.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