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在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因而广泛应用于渔业、农业、环保等许多方面。下图是以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等为原料制取过氧化钙(CaO2)的流程。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应包括下列操作中的 (填序号)。
A.溶解 | B.过滤 | C.蒸馏 | D.分液 E.蒸发结晶 |
(2)用氨水调节pH至8~9的目的是 。
(3)若测得滤液C中c(CO32-)=10-3 mol/L,则Ca2+(填“是”或“否”)沉淀完全。[已知c(Ca2+)≤10-5 mol/L可视为沉淀完全;Ksp(CaCO3)=4.96×10-9]
(4)若在滤液C中,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以得到副产物NH4NO3,则酸化后溶液中,
c(NH4+) c(NO3-)(填“≥”、“≤”、“<”、“>”或“=”)
(5)操作②是:在低温下,往过氧化氢浓溶液中投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调节溶液pH至9~11,才出现大量沉淀。;用简要的文字解释需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11的原因 。
(6)已知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a,mg大理石可以制得ngCaO2,请计算:CaCO3转化为CaO2过程中,Ca原子的利用率为
物质A、B、C有如下转化关系: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均为含铝元素的化合物,M的化学式可以是 。
(2)若M是第IVA族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且M为气体,组成A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C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C的一种用途 。
(3)若A是一种黄绿色气体,M是一种常见金属。写出C→B的离子方程式
。
(4)若A、B、C都是含硫化合物,已知:
A转化为B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 O2(g) =2S (s)+2H2O(l) △H=" -a" kJmol-1;
A转化为C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 3O2(g) =2SO2(g)+2H2O(l) △H="-b" kJmol-1;
请写出A与C反应转化为B的热化学方程式。
(5)若C+A→B的转化关系为4NH3+6NO6H2O+5N2。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升高温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如右。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分)实验题:某班级的探究小组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制备氧化铜
(1)称取5.0g CuSO4·5H2O晶体,研细后溶解:此步骤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此步实验现象: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A.把步骤(2)中的溶液和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稍微加热至沸腾,搅拌,直到沉淀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再过滤、洗涤、干燥、再转移到研钵中研细备用。
B.把步骤(2)中的溶液和沉淀转移到过滤器中过滤,洗涤,将上述沉淀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至全部变为黑色固体为止。再转移到研钵中研细备用。
你认为那一个步骤更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起催化剂作用
设计对比实验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精确称量的ng氧化铜粉末;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到滤出物,洗涤并干燥;④观察滤出物的颜色和状态;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和,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观察试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作催化剂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那一步:______(填步骤序号);该步骤应该做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
(3)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应该再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______。
(4)若用另一套实验装置和操作替换第⑤步实验,也可以达到这一步的实验目的,请从图中所给的仪器作出合理选择,将它们连接成一个符合设计者要求的试验装置。
这个实验装置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__接__接__接__接__接__。
下列框图中的A ~ K物质均为中学常见物质。已知B、D、E、L常温下为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D、E为单质,其它为化合物。A和I都是常用的漂白剂,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F、G均能与L的水溶液反应放出B。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问题:
(1)F的俗名是______;K的电子式______。
(2)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单质能与H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和两位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罗克
烯烃复分解反应实际上是在金属烯烃络合物的催化下实现C=C双键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如下图表示了两个丙烯分子进行烯烃换位,生成两个新的烯烃分子——2-丁烯和乙烯:
现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丙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以分别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I和G。I和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多种化工产品,如环酯J。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③:,⑥:,⑧:。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④、⑤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物质E的结构简式是。
(4)反应⑩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