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为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1957~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
|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 D.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B.以按劳分配为主 |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实施债转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