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6分)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歌
|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