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分“绕、落、回”3个阶段。“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已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说,“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将于2009年前后发射。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同样由长三甲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如图6为一绕月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1、P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P2、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0向正x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 60 °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0平动,则可 ( )
A.先开动P1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 |
B.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2适当时间 |
C.开动P4适当时间 |
D.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 |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在框架上的A、B两点,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若缓慢移动细绳的两端,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变大
B.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拉力不变
C.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变小
D.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拉力变大
如图所示,离水平地面一定高处水平固定一内壁光滑的圆筒,筒内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将一小球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斜向上抛出,刚好能水平进入圆筒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抛出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
B.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小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
C.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仅与圆筒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
D.小球从抛出点运动到圆筒口的时间与小球抛出时的角度无关 |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于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出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荷量q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A.微小量放大法 | B.控制变量法 | C.极限法 | D.逐差法 |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则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 )
A.120 km/h | B.240 km/h | C.320 km/h | D.480 km/h |
一正点电荷Q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滑块(可看做点电荷)从a点以初速度为v0沿水平面向Q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减为零。a、b间的距离为s,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库仑力有可能大于滑动摩擦力 |
B.滑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
C.滑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
D.此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等于0.5mv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