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席卷全国的寒潮影响,中国各地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京津唐地区、湖北、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等省市区电力供应面临严峻考验,华中华东多个城市拉闸限电,电煤供需矛盾再度显现,电荒再次不约而至。针对“电荒”局面,很多省市的有关部门采取了“错峰用电,峰谷电价”的措施,即用电低谷时降低电价,鼓励用电;用电高峰时调高电价,引导企业避让用电高峰期。“错峰用电,峰谷电价”
①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体现 ②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资源的配置 ③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④是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
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信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实力的载体 |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在”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长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动”。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B.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发展没有规定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