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龚自珍(1792—1841)曾经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感叹,同时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造成“万马齐喑”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实施 | B.“文字狱”的不断出现 |
| C.文化专制主义的推行 | D.君主专制制度的推行 |
阅读《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 项目 |
1949年 |
1957年 |
1960年 |
1966年 |
| 城镇人口数 |
5765万 |
9949万 |
13073万 |
13045万 |
| 全国城市数 |
35个 |
78个 |
208个(1961年) |
171个 |
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 … … 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
|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
|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
|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
|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