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A.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 )
|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
| 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
| C.粉碎白军进攻和外国武装干涉 |
| D.同德国政府签订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在( )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
| D.指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列宁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做的准备是( )
| A.发表《四月提纲》 |
| B.创办《火星报》 |
| C.著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 D.著述《国家与革命》 |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
|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
| B.二月革命中 |
| C.七月事件中 |
| D.十月革命中 |
19世纪末,面对形势的变化,恩格斯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 )
| A.要坚持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
| B.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斗争方式 |
| C.要坚决反对采用议会斗争的方式 |
| D.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