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1979年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 B.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性措施 |
C.汪辜会谈 | D.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
阅读下图《乔的笑》(乔指乔冠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图片拍摄于1971年11月纽约,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图片中事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第三世界的兴起②中国与美国关系已正常化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50年代某次重要国际会议时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关于这次会议正确的认识是
A.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会议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有关 |
C.会议是指万隆会议 |
D.会议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正常化 |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爆发时间 |
原因 |
结果 |
1948年6月 |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
1958年 |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
以苏联让步完结 |
1961年 |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
B.欧洲共同体主权归属争夺 |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
D.英美与欧共体紧密联系与否 |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欧洲共同体 | D.华沙条约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