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净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⑴、请概括这首词描绘的鸿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首联、颔联描绘出渔家怎样的生活情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颈联与尾联所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试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文天祥,自号,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诗人。他在《过零丁洋》中表达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书写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其主旨与《过零丁洋》相同。
B.本诗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
C.本诗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慷慨激昂,气贯长虹。
D.本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巧妙化用前人名句和典故,有很强的感染力。

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