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记者了解到,“限塑令”实施近2个月以来,虽然许多中小塑料厂都倒闭了,但由于低成本、高收益的诱惑,生产薄塑料袋的小作坊式依然活跃。一些大型超市的购物塑料袋使用量明显下降,但消费者似乎并没有因为价格因素而完全结束“免费午餐”。同时,现在农贸市场上基本不曾停止过提供免费塑料袋。
材料二:据统计,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在中国每天大约用掉30亿个塑料袋。全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而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100到200年时间。
材料三:表一       2005—2008年世界及中国环境日主题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世界主题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莫使旱地变荒漠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
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表二     2005—200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388.0亿元(比上年增加2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1%。
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环境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预计近1.5%,全国主要污染治理首次出现“拐点”。污染防治已经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将超越1.5%

运用经济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世界及中国环境日主题的变化就企业如何节能减排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订一下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

(11分)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有句名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能进不了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
有人据此认为,只要个人主观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结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2分)目前造成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不是来源于古代形成的沙漠戈壁,而主要是人为活动干扰后的沙漠化土地。我国北方4个沙尘暴主要源区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地区及草原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区,内蒙古、陕西、宁夏长城沿线旱作农业区,而这些地区又是我国的比较贫困的区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谈谈这些沙尘暴区贫困与环境的关系。
(2)为防止沙漠化面积进一步扩大,遏止环境的继续恶化,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2分)眼下,当很多城市正为“民工荒”而焦虑之时,不少农村地区也正面临着“争地风”的考验。在湖北、山东、江西、河南等农业大省,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三补一免”等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要田,由此引发的各种土地纠纷大幅上升。从长期视角看,由“民工荒”引发的“争地风”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但是,“争地风”中暴露出的有关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些深层矛盾却是长期的,亟待在实践中妥善解决。一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二是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与保障农民自主权的问题。三是农村各方利益该如何协调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对于眼下解决“争地风”问题有什么哲学启示?

(16分)
材料一: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全国民族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材料二:西藏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特别是今年7月青藏铁路将要通车,给西藏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长期以来,西藏区内交通不便,资金缺乏,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人们的市场意识不强,再加上教育事业落后,使导游这一群体也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致使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还远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西藏如何发展旅游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