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0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引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
在马克思看来,劳资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然而中国,曾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其中包含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在中国,产生这一思想的社会基础最早应是在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
如下图“儿童眼中的社会”,从这两幅画中不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工业发展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
B.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
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开展“米棉之战”,这表明
A.政府用经济手段强烈干预市场投机活动 | B.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商人投机行为 |
C.国家加强对国计民生资源的控制 | D.国家严格控制商业经营活动 |
下表是上世纪中期,我国工业品产量指数比(以1949年以前的最高年为100)。表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产品名称 |
原煤(亿吨) |
原油(万吨) |
发电(亿度) |
钢(万吨) |
机床(万台) |
||||
1949年 |
51.6 |
37.5 |
71.1 |
17.1 |
29.6 |
||||
1952年 |
106.5 |
137.5 |
121.7 |
146.3 |
253.7
|
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58年 | B.1959年 |
C.1960年 | D.197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