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