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R·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
明清时期 |
A: |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近代前期 |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C: |
制度化、体系化 |
改革开放以来 |
D: |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 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