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不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惟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己已。”
史臣曰:“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节选自《宋书•隐逸传》)
[注]①忝大宠,继承帝位,有辱天子称号。
②清履肥素,指行迹超凡脱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辟征召 |
B.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图绘成图画 |
C.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结宇 盖屋居住 |
D.乃表荐之,会病卒表表扬 |
以下各组句子,全能表现宗炳具有“隐逸思想”的一组是( )
①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②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
③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④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⑤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⑥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
A.①④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
B.衡阳王刘义季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饮,并任命宗炳为谘议参军,宗炳没有接受。 |
C.宗炳放荡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间,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点偏执,并非没有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 |
D.宗炳酷爱山水,喜欢远足。他去世后,衡阳王刘义季深感悲痛,认为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
(2)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浣 花 溪 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5.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9.(1)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译文: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译文:
②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译文:
③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韂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韂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柰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将而伐曲沃将:将领
B.为秦则不为赖矣赖:依赖
C.卫必折而从之折:反过来
D.因效金三百斤效:献出
9.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
①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②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③樗里子又益尊重 ④于是遂解浦而去
⑤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⑥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③D.④⑤⑥
10.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
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
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
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章台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
译文:
(2)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译文:
(3)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译文:
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 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励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必将名世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竟:竟然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
①砺操笔立成②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砺知其弊,悉罢去。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 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
译文: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
译文: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译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 ,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 ①荈(chuǎn):晚茶。②薄围:文状聚齐。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
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B.②③⑥ C.①②⑤D.②③⑤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