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晶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 为动力,F2 为阻力,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
A.F2包括“实业救国” |
B.一战期间F1>F2 |
C.甲午战争后的初期F2 >F1 |
D.F1主要指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贵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 B.汉阳铁厂 |
C.天津机器制造局 | D.安庆内军械所 |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此后,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成为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据此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 )
A.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 |
B.创立早期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
C.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 |
D.快速发展得益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 |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说明( )
A.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
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
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
D.宋代城乡差别消失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 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 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