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痛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4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三、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材料四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话,概括商君行为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图
材料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何意义?材料三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从历史经验来看,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2)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3)温家宝总理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背景下强调道德呼应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芳济各会派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由两名托钵僧,普兰·卡皮尼和卢布鲁克撰著的《联系》一书,特别是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葡萄牙面向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因此转化为商业上的优势。大西洋上有规律的风向和洋流,使得葡萄牙海岸和相邻近的西班牙海岸成了那些与海上诸岛进行贸易或者在该海域中捕鱼的船只启程和返航的理想之地。……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1383—1385年的革命确立了阿维什王朝的统治地位。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卡斯提尔和阿拉冈)的统一,也足以使基督教的西班牙摆脱以前长期内部分裂的阴影,并使这个国家积蓄了采取扩张主义政策的能量和精力。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决定资助哥伦布进行大西洋远航,正是这种新发现的自信心的一种体现。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影响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一部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冲突走向合作、从崇拜物质走向崇尚科学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和南洋新兵督练陈琪于1908年11月奏设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于南京。……南洋劝业会于宣统二年(1910年)4月28日在南京正式开幕,历时半年,盛况空前……,内有以内容划分的教育、美术、卫生、武备、机械各馆;也有按省区划分的京畿、云贵、山东各馆,还有专门陈列实业产品的金陵缎业馆、湖南瓷业馆;专门陈列外国产品,供人观摩的两个参观馆……各省送展的展品达100多万件。会场里附设马戏场、动物园、植物园、剧场等游艺场所。新建了旅馆、餐厅和店铺200余家……是年,鲁迅先生和200多位师生参观了南洋劝业会,赞叹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南京一行胜读十年书!”
——刘志宽等《十大古都商业史略》
材料三 “新中国与世博会”大事记
自1982年开始,新中国参加了13次世博会。
1993年,新中国成为国际展览局正式成员国。
1999年5月31日,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申办筹备领导小组成立。
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交申办世博会的报告。
2002年12月3日,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200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共有272家企业及1.8万户居民动迁,创下世博会动迁之最。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举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能够举办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南洋劝业会的举办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