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阐述该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请分析此地理事物形成的天气与气候条件。
(3)图示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整治?
本题有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做,则按A题给分。
A题:2009年12月7日—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读图回答问题。
(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最明显的除全球气候变暖以外,还出现了
和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哥本哈根协议草案》主要是限定气体的排放量。汽车尾气排放主要产生哪些有害气体。
(2)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是()
A、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臭氧层空洞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C、日本群岛发生火山地震
D、生态农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环境
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说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积极意义。(写出3点)
B题:图l4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填字母)。
⑵该城市在城郊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从城郊的角度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该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⑶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资源。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请从保护环境角度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图l2为我国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重庆此时的风向为风,此时重庆和武汉出现降水的是,重庆处于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2)武汉市所在省份由于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汇处,具有丰富的资源,做为资源的调出地,参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的工程,其资源最终调往、。
(3)近年来,由于在长江上游实施生态工程,使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减少;由于在湖区实
施工程,使湖泊面积扩大,从而对长江径流的功能得到了加强。
(4)图中平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目前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如图11),完成下列各题。
(1)A 地气候类型为;其自然带为;
(2)限制B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2010年B地出现了多年少见的雪灾,雪灾主要是由于过境引起的,该天气系统除带来降雪天气外还会引起、等天气。
(3)C地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4)当D地风向如图中所示时,浙江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D风形成的原因是。
(5)E洋流对日本气候有的作用
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是指某一时间积雪面积与同时期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的差值。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图1)和甲国图示地区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据统计分析,距平指数超过20或低于-20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雪灾或旱灾。据图中信息,说明1996—2006年期间出现雪灾的时间。
(2)分析L1河段流域多雪灾的主要原因。
(3)我国南方地区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试列举 “雪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左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右图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其主要来源是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