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 |
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
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
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
下图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
读下表,回答问题。
我国北纬35—40
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气温(℃) |
– 8.5 |
– 6.6 |
– 1.2 |
– 9.0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下列问题。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 B.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原料 |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 | B.密 |
C.中密 | D.稀疏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
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③建设城市新区④加强规划与管理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