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 |
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
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
《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 |
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 |
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