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诗歌可以写景抒情,可以通过怀古喻今、讽今抒发感情,也可象这首诗一样 。
(2)本诗着力刻画了“剑”与“剑客”的形象。“剑客”是自喻,“剑”比喻 ,全诗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 含而不露地融入其中。
阅览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岁暮所作,其时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而白居易也因病免除苏州刺史,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首次邂逅,既喜且悲,宴席上白居易先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答。
酬:这搭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使君:称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他处所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掉败后刘禹锡被贬官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先后共二十三年。
①诗歌颔联平仄不错的一项是 (3分 )
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B.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
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
D.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②诗歌中哪一联是工对?说出依据。(4 分,起头问 2 分,第二问 2分 )
③诗歌的颈联接纳了比喻手法,请说出它的比喻义 (3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 ①梅花:古代又有《梅花落》乐曲。以内容分,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首诗属于。诗歌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 ①梅花:古代又有《梅花落》乐曲。以内容分,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首诗属于。诗歌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麜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乡下。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