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1)本诗为登临之作,但开头两句未写登山,却先写溪上闻钟,这样写有何作用?
(2)末句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此处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历来为人称道,试比较两字有何区别?用“画”字好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①繁。
【注】①花烬:世俗认为有喜事则灯结花。
(1)诗题为“日暮”,请结合前三联简要赏析此诗从哪些方面写“暮”?
(2)前人称“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请结合诗的尾联简要赏析诗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①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注】①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里指前者,亦即战火。②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1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12、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感受写出了感情的变化,结合全诗简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 |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
2. |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
3. |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