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
(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①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之上。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2)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同写“观山”,但它们的主旨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归舟
赵执信
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处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州:山东地名,作者的家乡。
(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为何着两个“望”字?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第一小题只选做一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的那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②《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试结合诗句,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低于80字的赏析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并按要求作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沿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