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
一茎苍茫
梁锡华
犹记幼时,家中的露台植莲两缸,缸高和直径各超过三英尺,堪称庞然大物。二者稳放在砖头堆砌的座上,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花开时只能高山仰止,绝对是攀爬无术的。花分红白,各在自己的地盘显颜色。一艳一素,到底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道理,家中长辈从来没公布过,更没有拿来做教训的材料。到自己长大读书,慢慢才知道白莲是君子的象征,因为周敦颐写那篇传颂不衰的《爱莲说》里头“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等话,赐给红莲不是顶合适。既然“莲,花之君子者也”,绯红或粉红都不免带若干“妖”气,周氏心目中所说的白莲,殆无疑问,何况宋人喜雅淡而避颜色,红莲未可上君子台。但家中为什么不两缸同尚白呢?我想,白是丧服颜色,全白不吉,红带富贵气,二者并立竟能相辅相成,也即既君子亦富贵,完全合乎中国人务实之道,也是好东西一律通吃之谓。
莲可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父亲忌花卉情,连露台也不踏足,可免论。母亲每年只在植新莲和收莲藕的时候带着下人大干劳动,平常也不做驻足观莲之想。姐姐做闺女,新鲜空气不宜,岂有兴趣出露台闲荡?哥哥给琴棋书画和音乐唱戏等缠得凶,完全忘记家中有个风景不俗的好去处。嫂嫂是闺中少妇颇知愁,小毛病不断,当然绝缘屋檐之外了。所以一家里头乐意在两大莲缸附近流连的,只我这个小子。讲雅兴,则吾岂敢?但俗兴却有一两分,因为志在莲实,莲实总是姗姗来迟。我呢,见莲花开已食指动,但必须等到花落莲蓬出,再要等莲蓬丰满莲实肥,才蒙母亲出手摘下来供我享受。记得所有莲实几乎由我一人独吃,难逃垄断之嫌,但似乎家中的深意,因这个果子“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的确最适合我这个小儿子。吃莲实,除病长寿,又可能接莲性而成君子,真的再好也没有了。参透这秘密总算没有白念周敦颐的志文。
如今,数十年前的莲影常掩映心头,但花、叶、实全渺,要吃一口出自家园的鲜莲子,休想!最近重温《本草》,发觉老李讲莲十分详细,藕、实、叶、房、花,无所不举。简单地说,全部能入药,换言之,都有大用。一无是处的,只有莲茎。但老李很客观,他引出《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去,煎汤洗镴垢自新。”这是茎枯干前的无用之用,比起莲的其它部分,理应自惭形秽,入现代,根只配进垃圾桶了。因为人对付老鼠有特效药,刷焊锡也有多种洗洁剂类的膏、粉液可用,既然如此,谁还劳师动众去生火“煎汤”呢?讲观赏,莲茎完全没看头。它是支撑莲叶的枝子,瘦瘦的,浑身生小刺,了无佳趣,难怪李时珍如实报导说:“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意。”只配负荷,也即只配当苦力了。更值得注意的莲叶、莲花、莲房、莲实等最丰满和明媚动人的时候,是莲茎最苦的日子。它要顶起压在自己弱躯上的压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的。当沉堕渐减,莲的各体俱已风光过后还受人珍视而成有用之才,但茎却枯残变废物,与腐臭相投亦不远了。
从几岁活到如今几十岁,我到此日才领悟莲茎那点不为人欣赏的辛劳。若非有它撑住莲的大局,何来莲的种种有用物?自己小时候吃莲藕和莲实很不少了,但对莲茎,因它的刺和一竿瘦直的陋相,从来就只有满腔憎嫌。今天偶获启迪,心中透亮而内渐,但逝者已矣,惟盼余生梦来时,常见莲茎枝枝,直直青青出污泥肩重任,让我深深赞美,顶礼合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不断钻研取得杰出成绩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请简要分析。
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分析。
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对此,你有何观点?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到的。
另一个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5日)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

A.某电视节目去采访胡兵,胡兵介绍他家房子价格值十亿日元,各种衣服鞋包总价值达2亿日元。胡兵在节目中还展示自己十年前买的手表,称该手表价格3000万日元(154万人民币)。
B.房地产商好以“奢华”“豪宅典范”“上流人家”“世家”“公馆”“皇家”“至尊”等安富尊荣的花花广告吸引客户。
C.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3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
D.上海一男子在博客里讲述自己狂买名牌的生活,还用大叠百元人民币来点烟。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B.“炫富”虽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C.“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D.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B.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C.“和谐”的美,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D.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里的故事
西屋福顺老两口子一辈子没儿没女,到了老年愈显得孤独,日子在寂寞和无聊中一天天地度过,两位老人经常是在屋里静静地坐着听着桌上的老座钟发出“当、当”的打点声……
那天福顺上街买菜,在回家的路上捡了一只被人扔掉的流浪猫,老两口子特高兴,细心地喂养小猫。小猫也天天在老人身上撒娇,为两位老人寂寞的日子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东屋的生子养鸽子,自从福顺捡回小猫,他就发了话:“老东西还养猫,要扑我鸽子我非摔死丫的……”老两口就把猫关在屋里不让出去。小猫一天天长大关不住了,还学会了上房而且还怀上了小猫。两个月后大猫生了三只小白猫,很可爱。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但不燥。大猫躺在老人的屋前懒懒地眯着眼晒太阳,三只小猫趴在猫妈妈肚子上吃奶。一只鸽子突然从房上飞下来,大猫出于保护小猫的本能扑了上去,鸽子马上就飞进了笼子。生子在屋里看见了,一下蹿了出来,二话不说抓住大猫举起来使劲地往地下一摔,大猫在地上四肢抽搐着,一会儿嘴角流出了血不动了。三只小猫爬过去还要吃猫妈妈的奶,生子又要抓小猫。福顺扑通一下给生子跪下了,近乎哭声:“大兄弟,我求求你,别摔死它们,我马上送人,我再也不养猫了……”生子气哼哼地说,“我他妈说到做到……”泪水从福顺的眼角流下……福顺把小猫送了人,两位老人又在屋里静静地坐着,听着老座钟的打点声……
日子一晃就到了秋天。这天生子的老婆回来找生子。生子自从和这女人结婚,日子就没消停过,天天打架,没别的就为钱。这女人一直也没个正式的工作,又好吃懒做,一打起架她就耍泼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生子拿她也没招儿。自从生子下岗回家,两人打得更勤了,经常听见这女人在屋里喊:“你丫的也不出去挣点钱,天天养鸽子。你丫是老爷们吗……”两人都吃低保,就这么混。这女人天天去棋牌室,去久了就和一个在北京做生意的东北光棍汉混到一块儿去了。生子听说后火冒三丈,非要和那汉子玩命。他老婆说,“就你丫这德性,你也就在这院里犯横,找人家非弄死你……”生子一听软了,老婆对生子说:“你丫弄来钱咱还过,你没钱打今儿起我还不回来了……”从那天起,这女人还真走了。生子是一点辙也没有。那女人今天是找生子离婚来了。生子在屋里又砸饭碗又骂人,“你这骚货想离婚没门,让你们成了美事,别想……”老婆倚在门框上:“你瞎他妈喊什么,今天跟你说一声是给你脸,别给脸不要脸,你要找揍说话……”说完手里夹着烟卷扭出了院门……
老婆走了,生子在屋里边砸边骂,屋里可砸的东西快砸没了,气哼哼地出了大门口,骑上他那辆残摩走了一夜也没回来。第二天早间新闻报道,南四环一辆残摩逆行和一卡车相撞,残摩车毁人亡。经化验,残摩驾驶人员为醉酒驾车,死的人正是生子。街坊们都说生子的命是让猫勾走的,都说猫有九条命……
生子养的鸽子在笼子里饿得“咕咕”地乱叫,福顺买来老玉米豆喂鸽子。生子老婆来了,打开了屋门,从胡同里叫来一个收废品的,“把这破烂都给我弄走……弄干净了,我给丫租出去先进点钱。”看着笼子里的鸽子,“明天叫我老公来,都给丫弄死吃肉……哈哈。”福顺过去对她说:“大妹子我求求你,把这几只鸽子给我留下吧……这也是几条性命呀……再说生子和你在这院住了这么多年……生子刚走就……”女人用眼睛上下翻瞪着福顺,“生子活着时没少欺负你,我这替这死鬼给你道个歉,看你的面子给你吧……可有一样,把这破笼子弄你那边去,够脏的。”“行、行。”
秋天的早晨,天空蓝蓝的。福顺早起打开了鸽子笼,鸽子一只只飞了出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福顺扬着头,手搭凉棚,头随着鸽子飞的方向转。他的脸笑开了花,“飞吧、飞吧、飞饿了就回来,我给你们预备好吃的了……”鸽子越飞越高,天空中飘荡着阵阵清脆的鸽哨声……
选自《北京文学》
“小猫”、“鸽子”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福顺这一人物形象。
小说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人文关怀。请结合全文分析院子里的普通人物有哪些生存困境。
小说结尾写福顺放飞鸽子这一场景。有人说这样的结尾是“含泪的微笑”,是小说的一个败笔;也有人说这样的结尾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及你阅读小说的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①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是自我人格的统合性和一贯性,主观上主要是个体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个体释放自我、建立同一性提供了机会。在真实世界的传统情境中,人们进出于各种角色并十分清楚自己角色的转换;但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平行地同时扮演不同角色,拥有平行而共存的自我及生活。这种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孩子可以强化和建立比实际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他们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以便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毕竟存在差异。“在网络世界里,严格地说,发生相互作用的不是人,而是存在的数码,由此出发,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的经验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的新的身份”,这使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网络世界变得复杂起来,人的身份具有了虚拟性、多样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或身份,这些角色不仅与现实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乱,而且由于部分青少年对自己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实行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这些都影响建立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④克罗特冯特非常强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认为这两个过程是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的核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受两大因素影响,一为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另一个为个体特征因素(人格特点),而且环境与个体内部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德育通过一种环境影响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由于自我同一性实质上是自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过去我、现在我与将来我,自我与环境的统一,在网络时代,还体现为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在引导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关系、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关系、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及增强其角色调适能力上。德育还应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通过心理咨询、群体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接纳自我,看到自我发展的现实空间。此外,德育还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帮助青少年自主有序地选择实现自我认同的正确途径,使网络的认同感培育作用能够发挥其最佳效果。
⑤总之,在网络日益成为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的趋势下,德育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就具有了合理性。而青少年网络生活中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则使德育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关照又具有了紧迫性。德育引导时,首先要依据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状况,明确其触角应触及的范围和领域,确定相应的教育引导内容,要结合网络和青少年自身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注意教育资源的协调性,建构起立体化的教育框架。
(选自曹清燕、任晓蛟《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德育关切》)
下列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客观条件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决定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而在网络世界里,数码的存在往往对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构成困扰。
B.从主观角度看,自我同一性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均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
C.从发生原理看,自我同一性在当今生活中很难建立,原因是人在网络与现实的交替中会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不够完整和谐。
D.从引导机制看,自我同一性包括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并增强他们的角色调适能力。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释自我同一性,接着引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B.②段分析网络对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积极意义,③段通过比较网络与现实的不同,阐释了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负面影响。
C.④段引用克罗特冯特的理论作为分论点,强调网络时代的德育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D.⑤段先指出德育要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然后概述如何进行德育引导,确定引导内容,探索引导方法,建构立体教育框架。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空间可以让孩子强化和建立比现实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因此孩子上网就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会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B.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新的角色或身份,而这些角色或身份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
C.当前,关注青少年的“第二生活空间”很必要,也有紧迫性,德育在对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进行引导时,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D.从帮助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角度来看,德育引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尽量远离网络虚拟的复杂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 骨
李子胜
几年前,我突然腰疼,痛不能寐。找到个名医,他说我腰椎错位。治疗一段时间,名医面露赧颜,打发走了众人,对我耳语:“你去找瞎白话吧,也许他能帮你。”
“瞎白话”三个字是方言,意思是一个人爱瞎说,爱胡侃。他说的瞎白话是一个老人的绰号。我所居住的小城边缘,有个叫柳沽的地方,瞎白话就住在那里。
我们汽车出了城区,距离渤海更近了。当呼吸到淡淡的腥咸时,我们看到一个老人手里握根短竹竿,蹲着钓鱼。朋友下车询问,我听着他们的对话。
“老人家,有个叫瞎白话的住哪儿啊?”
老人哈哈笑了:“找那个老不死的干啥啊?”
“朋友腰扭了,看病啊。”
老人又笑了:“问我算问对啦,走,我带路。”
走进一个破砖头儿码成围墙的院子,老人把鱼竿扔下,走进了屋子,然后在昏暗的屋子里向我们招手。
看到我们困惑的表情,老人说:“我就是瞎白话啊。”
我趴到床上,老人用大手在我身上揉摸,他说:“我给扎扎针灸,不碍事的。”说完,老人点燃一支蜡烛,用烛火把银针简单消毒。
第二天天明时,我很轻松就起床了。
我就是这样结识了老人。他高低也不肯收我送的医疗费,于是逢年过节我会提着两瓶酒去看望他,他很高兴,和我无话不说,我多少知道了一些他的故事。
老人18岁的时候加入了东北野战军。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就负伤了。那个时候,他的大号叫李贵。大约5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李贵所在的连队被敌人伏击,战斗在一个山村打响。东野的战士骁勇善战,很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转守为攻,很快把敌人打散了。李贵胆子很大,为了追一个敌兵,摸黑跑了20里,把这个敌人追得趴在地上,狗一样地喘气。当时天已经亮了,李贵用枪口顶住了对方脑壳,正为自己抓到个俘虏心花怒放时,俘虏竟开口了:
“喂,你是贵子吧?”
李贵愣了,定睛看看,俘虏竟然是同村的李满。天下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哥俩忘记了各自的身份,坐在一起唠开了。李满说自己前年闯关东,被抓了丁。李贵说自己爹妈死后也参加了部队。他又告诉了李满家乡的情况。说着说着,他忽然醒悟过来,抓起枪,对李满说:“哥哥,你是我的俘虏,你得跟我回去!”李满面如土色,扑通跪在地上:“好兄弟,放了哥哥吧,我想回家打鱼,不当兵了。”李贵琢磨了一会儿,觉得也对,反正没有人看见,就点头:“那你把军服脱了,我就相信你了。”李满迅速脱下军装的上衣,扔给李贵,然后,一头钻进了旁边的高粱地。李贵拿着那件衣服往回走了十几米远,身后传来“砰”的一声枪响,他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兄弟,我是怕你再追我——别怪我啊——”身后传来李满的声音。
李贵就这样复员了。新中国成立后,他自己申请到长芦盐场当了工人。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李满由于渔民转工人的政策,和他分到了一个工区。李满整天惊惶地尾随着李贵。休息的时候,李贵说起当兵的事,让李满心惊肉跳。李满总抢着帮李贵干活,李贵挺感激,在李满的张罗下,两个人杀了只鱼鹰,喝了鹰血,结拜为生死弟兄。
几年后,李满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工区区长,李贵因为总爱说这说那,虽然有伤残军人证,也依然是工人。后来的某一年,李贵——这个时候已经被叫做“瞎白话”了——被怀疑是叛徒,调到杳无人迹的海边守水门,一守就是10年。他明白,这都是他义兄李满背后鼓捣的。10年间,分房子、涨工资等好事都没他的份,他惟一的收获就是捡了个媳妇。
一个要饭的河北妇女晕在了水门,天性善良的瞎白话收留了女人,等大家发现这件事情,女人贴在玻璃上的喜字已经晒褪色了。后来,女人把自己的父亲接来了。
瞎白话与岳丈很投缘,亲哥俩一样,形影不离,嘻嘻哈哈。有时候岳丈就直接叫他“瞎白话”,他叫岳丈“老要饭”的,谁也不在乎。一次,瞎白话扛盐扭了腰,死尸一样不能动,岳丈叹口气,让女儿买来银针,只扎了两次,瞎白话就下地了。岳丈这才告诉他自己懂点家传的正骨推拿医术,用了半年时间把正骨的医术悉数传授给了瞎白话……
瞎白话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他自己却不以为意。再后来,我所知道的是:
那个从副场长位置退休的李满,在一个雨夜,一声炸雷后,心脏病发作,孤独地死在家里。那一刻,他的老婆在场俱乐部正欢快地跳舞。瞎白话的老伴无疾而终,瞎白话给老伴穿好装裹衣服,等大家注意到他,他坐在女人身边,面带笑容,仙逝多时了。
很多他医治过的病人为他守灵,瞎白话也算风光了一次。念悼词时,写悼词的人说,这是老喜丧,悼词里就叫他瞎白话吧。结果,悼词几次被笑声打断。瞎白话下葬那天,我也去了,从坟地出来的半路上,忽然下起疾雨,等我们全身湿透,雨也停了。
有个人笑着说:“这个瞎白话,死了还和大伙闹着玩儿。”
人们都笑,我也笑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我”在去找瞎白话正骨的途中向一位钓鱼老人询问瞎白话的住处,得到的回答是“找那个老不死的干啥啊”,表现出瞎白话性格随和,平时与朋友们相处得很融洽。
B.李贵和李满都成了工人。李满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工区区长,而李贵虽然是伤残军人,却一直是个工人,得不到提拔,这是因为他经常抱怨、总爱说这说那。
C.小说通过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了李贵、李满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以李满反衬李贵,使李贵的性格特点更鲜明。
D.再次相遇后,李满因为当兵时的事深感愧疚,因此总是抢着帮李贵干活,二人冰释前嫌,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在平淡的叙述中展现人物生活轨迹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触发了读者对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2)小说中的瞎白话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瞎白话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正骨”为题,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