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但最终中国还是落后于西方。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
|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
近代中国人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对英国的制度作如下记述:“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这里的“巴厘满”最有可能是哪个机构的音译()
| A.内阁 | B.首相 | C.议会 | D.最高法院 |
现任英国国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经登基逾60余年,在此期间她可以()
| A.召集解散议会 | B.制定国家法律 |
| C.代表国家出访 | D.领导内阁政府 |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决定随美国共同出兵伊拉克。这一决议在当时遭到国内多数人反对,但是政府内阁成员却一致赞同出兵,这最能体现英国的 ()
| A.两党制 | B.君主立宪制 | C.代议制 | D.责任内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