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贵迁,济南新城著籍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良久既 ,公于尘坌中得之     霁:明朗
B. 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 劝学兴行,为多士           式:榜样
D. 当事 其能,晋秩佥事         以:凭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A.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

颍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 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 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 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3)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C.荆轲顾笑舞阳,前为曰谢:谢绝。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群臣侍殿上者③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铜柱
⑤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8.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山东中学联盟)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才,风姿英爽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去:辞职
C.侪类以此之少:轻视 D.朝臣莫能焉尚:推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王攸当藩师道不传也久矣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幼
D.好言伤物乱易整,不武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
(2)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
(3)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下,则二边之患,我独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矣。”上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二边之患,我独之当:对,面对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道: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矣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赞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一举下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上晚朝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C.岂得喜怒专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
D.《论语》二十篇也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行百里始奋迅        比 :等到
B.褫鞍甲而不不汗       息:休息
C.将士注坡跳壕        课:督促
D.世忠以书来        谂:告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学射周同         其身也,则耻师焉
B.马踬,怒鞭之       枪榆枋
C.敌未灭,以家为      大王来
D.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量大。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
D.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4 分)
(2)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3 分)
(3)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跋之,尤桧所恶也。(3 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9分)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 ,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 ,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盗牛,庆捕得实, 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召贾人曰:“ 卿钥置何处?”对曰:“ 恒自带之。” 庆曰 :“颇与人同宿乎?”曰:“ 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 ,醉而昼寝。” 庆曰 :“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捕沙门 ,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 :“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 ,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 昔于公断无私,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好饮酒, 于占对 闲 空闲
B.卿钥置何处 恒 长久
C.昔于公断无私 狱 监狱
D.高门以待封 辟 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或有告盗牛秦王恐破璧 乃辞谢
B.缄闭不异并失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庆疑之召贾人曰项王驰,复斩汉一都尉
D.郡县按察 知贼所举天下之豪杰,能与之争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十三岁时 ,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 ,长达一千多字 ,柳庆读了三遍 ,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 ,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 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 攻心法” 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2)
(1)若加以桎梏 ,后独何以脱之?
译文:
(2)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