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23-24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23、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
24、诗歌的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曲江对酒①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怎样的美好理想?
答: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两首诗都是写时的景象。“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中的“”一句理趣相同。
(2)两首诗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