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因斯坦的意义(节录)
对于我们来说,爱因斯坦的意义不只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位曾经思考过并从中获得乐趣的非凡的思想者。本世纪没有哪一位物理学家像他那样在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似乎单枪匹马地完成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同时又与普朗克和玻尔共同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背景;而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他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考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科学是一个集体的作品,如同一代代能工巧匠共同盖一座楼,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具、砖石和对楼的设想。科学大厦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每建到一定高度,总会有人用新材料把整个大楼翻盖一次。爱因斯坦正是如此。他在迷宫般的建筑中穿行,在危险的地方拆墙毁坦,以卓越的创造精神,将物理学大厦翻盖一新。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我们今天的科学大厦必定是另一个样子。
我们的物理教科书上所描写的科学似乎有一条直路,从牛顿一直铺到爱因斯坦。但事实上,摆在爱因斯坦面前的,是一重重迷雾,一丛丛荆棘。他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在黑暗中探寻我们感觉到却说不出的真理的岁月里,渴望越来越强,信心时来时去,心情焦虑不安,但最终穿过迷雾到达光明。”爱因斯坦所见到的光明其实是他自己燃起的荆棘。如果在迷雾和荆棘的后面,有一丝光亮诱惑着爱因斯坦,这丝光亮就是爱因斯坦对他的上帝的信念。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离我们大多数人实在过于遥远,我们永远无法亲身感受;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则可以给所有热爱思考的人以有益的启示。正如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所说:“伟大人物在道德人格上对人类的贡献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思考自然的本性,抚摸上帝的脉搏,是爱因斯坦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思维乐趣。爱因斯坦曾说,广义相对论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思想。这一发现是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中,或许也是他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爱因斯坦告诉德哈斯“当他看到他的计算和还未经解释的天文观测一致时,他感到身上有什么东西响了一下”。这是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倘无这种乐趣,就算给个诺贝尔奖,他也未必愿意。
作为一个热爱思考的人,爱因斯坦坚信自己对自然的理解。1919年,爱因斯坦听到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星光弯曲得到了观测证实时,非常激动。有学生问他如果没有得到证实,他会怎样,爱因斯坦回“那我只好为亲爱的上帝感到遗憾。”但爱因斯坦并不偏执。他曾这样评价玻尔:“他发表见解时总像一个不断摸索的人,从不像相信自己已占有了真理的人。”爱因斯坦本人也是如此,例如他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就物质实在性进行讨论时所持的态度。从文中看,作者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是什么?(不超过25字)
第二段说爱因斯坦“将物理学大厦翻盖一新”,其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超过35字)
文中所说“有益的启示”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所见到的光明其实是他自己燃起的荆棘”,形象地说明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征服科学上的险阻之后获得的成功。 |
B.“抚摸上帝的脉搏”,即探索并揭示大自然规律,如相对论。 |
C.“爱因斯坦对他的上帝的信念,”是说他对揭示有关物理学的规律充满必胜的信心。 |
D.爱因斯坦对我们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位思想者,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
E.本文的主旨是认识爱因斯坦对我们的意义,做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F.本文结构严谨,第一段有统领作用,然后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①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②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注]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写于陪都重庆
[注] 幽加里树:桉树的音译。桉树源自澳洲,是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简要概括作者喜爱银杏的原因。
答: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答:
②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答:本文主要运用第二人称来写银杏,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本文属于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请你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借赞美银杏表达出哪些思想。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科学家在“垃圾DNA”中发现潜在癌症病源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到2%的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余非编码区域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垃圾DNA”。但是,美、英等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这个“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了解癌症的重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3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随着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直线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迅速增加,解读他们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
研究人员利用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获得的基因变异数据,结合另一个国际合作项目“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信息,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在“垃圾DNA”中筛选可能导致癌症的突变,也就是癌症的潜在“导火索”。
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对新华社记者说,此前的癌症研究主要关注基因,但最新研究发现,非编码序列的突变也可导致癌症。这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激发了科学家对非编码序列研究的热情。
傅垚等人发现,“垃圾DNA”中一些序列像基因一样在人群中很少突变,受到很强的选择压力,这些序列因此被称为“超敏感”区域。她说,一般而言,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所以这一发现能帮助癌症研究人员缩小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非编码序列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应用到90名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中,结果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其中,位于“超敏感”区域一个碱基的变化,有可能对乳腺癌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傅垚说,对非编码区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癌症药物的开发。
(2013年10月04日新华网,记者林小春)下列有关“垃圾DNA”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DNA”是人类基因组中除仅有1%到2%的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外,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其余非编码区域。 |
B.最新研究发现,“垃圾DNA”的突变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
C.研究人员通过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在“垃圾DNA”中找到近百个可能的致癌“导火索”。 |
D.解读“垃圾DNA”的突变,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
下列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下降,进行测序的人数增加,是当前医学界解读基因组中的突变、尤其是非编码区的突变,所面临的挑战。 |
B.研究人员通过国际科研项目“千人基因组项目”和 “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的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寻找癌症的潜在“导火索”的新方法。 |
C.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在“超敏感”区域的突变更可能具有危害性。 |
D.研究人员将上述筛选致癌突变的方法,成功应用到乳腺癌或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并研制出治疗此种疾病的特效药。 |
对“垃圾DNA”研究展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在“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显示了研究“垃圾DNA”对诊断各类癌症的重要性。 |
B.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博士生傅垚说,此前对癌症的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影响了对非编码序列的突变的研究的进度。 |
C.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超敏感”区域的突变的研究能缩小癌症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加快对癌症诊断的研究。 |
D.傅垚等人认为,对“垃圾DNA”的研究能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癌症的起因和发展,并将有助于开发出先进的抗癌药物。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
阅读文章③④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根据⑤⑥两段,说说题目中“意味”的两层含义。(4分)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瓷器”为线索,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再追溯瓷器由俗到雅的历史过程;最后点出做人应如瓷器的道理。 |
B.“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是说在现代文明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明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瓷器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
C.瓷器不仅在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作者还拿房子与瓷器类比,突出瓷器在取名上也有其无穷无尽的意味。 |
D.瓷器的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文章用翔实的材料、清新优雅的语言,抒写了对瓷器发展变化的欣喜,尤其是对唐代瓷器的喜爱。 |
E.行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章在描写“瓷器的意味”时,也凸显了其本身的“意味”,于谈古论今中,自然而然地道出“俗与雅”的道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升华了对瓷器的认识与理解。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已出土的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的图案最为精美。金饰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太阳神鸟”金箔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达20克。
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据此,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
由于太阳在人类的生存繁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先民们对太阳天然地怀有一种敬畏崇拜之情。在各种原始崇拜观念中,最广泛的就是太阳崇拜了。“太阳神鸟”金箔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太阳崇拜习俗,更以其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向我们透露着商周时期古蜀国人的精神观念。在图像语言能力远远超过文字能力的古蜀时代,古蜀人自然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观念。相关的文物图像充分证明了太阳崇拜是古蜀时代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观念。同时,考古发现还证明在古蜀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崇鸟观念与鸟图腾,又与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相互交融,两者通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首次发现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正是这一信仰观念的极好例证。除了表达对太阳神的崇奉之情,金箔饰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可能还以此来表明他们就是《山海经》中所述“使四鸟”的帝俊的后裔,表明他们与远古太阳神话传说中金乌化身的帝俊和羲和的儿子十日的亲缘关系。
“太阳神鸟”的图案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代表,今天,这件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杰作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遗产! 对“太阳神鸟”金箔饰图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金箔饰分内外两层,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重量却有20克。 |
B.金箔饰内层图案就是一个喷射出12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等距离分布的弧形齿状光芒的太阳。 |
C.金箔饰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均呈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状的按反时针方向飞行的鸟构成。 |
D.金箔饰图案中的鸟在红色衬底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 |
下列不属于从“太阳神鸟”金箔饰上可以解读出的古蜀人的精神观念的一项是 :
A.古蜀人崇拜太阳,信仰太阳神话传说。 |
B.古蜀人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观念。 |
C.古蜀人的神鸟信仰与太阳信仰并存交融。 |
D.古蜀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传说中帝俊的后裔,与十日有亲缘关系。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古蜀国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最为精美的代表作。 |
B.“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思想、复杂的宗教迷信观念、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
C.“太阳神鸟”金箔饰,既是古蜀人对远古神话的一种生动解释和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太阳崇拜的珍贵实物记录。 |
D.充分展现了中华先民非凡艺术创造力的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 |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⑴早归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⑵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⑶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⑷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力,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⑸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⑹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⑺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⑻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⑼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⑽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⑾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⑿“吱”的一声,门开了。
⒀原来门并没有关上。请简要概括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的人物形象特点。
结尾一句“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他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
C.“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
D.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倍感孤独。 |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