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
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 |
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 |
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图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小题。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最小 | B.河流长度最短 |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 | D.水土流失严重 |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小题。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 B.6~7月 | C.6~8月 | D.5~8月 |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