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不少地区生态环境全面恶化,其人为原因是()
A.由于农村薪柴资源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 |
B.有些丘陵地区土壤多发育在丘陵坡脚、河谷及山间盆地中 |
C.其土壤质地疏松 |
D.降水集中,沟蚀、片蚀普遍 |
下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丙地 |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
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
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
下图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各题。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 |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称为台风 |
C.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寒冷 |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
若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
D.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
若图中圆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Q两点的纬度为15°N
A.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 B.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
C.北印度洋洋流海水向西流动 |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下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回答各题。若此刻,全球范围内处在同一日期,O点的位置为
A.180°,40°N | B.180°,70°N |
C.0°,20°N | D.0°,70°N |
此时
A.东北三省的春小麦开始播种 | B.科考队员进驻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
C.哈萨克牧民正在天山的高山牧场放牧 | D.美国阿拉斯加接待欣赏极光的游客 |
下图为某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0º ,回答问题: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20º | B.40º | C.10º | D.60º |
此日,地方时11点时,北京的太阳方向为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下图中图甲为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点P的纬度年变化示意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Q位置周年变化图,读图完成各题。
图甲图乙图中①-⑤代表一个回归年中P点五个的纬度位置,图乙中a-e代表一个回归年中Q点的五个纬度位置,下列关于PQ两点位置相关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点位于①时,Q可能在a处 | B.P点位于③时,Q可能在b处 |
C.P点位于④时,Q一定在c处 | D.P点位于⑤时,Q一定在d处 |
下列关于P点的纬度变化与现象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P点从①到②时,上海的昼长逐日变长 | B.P点从③到④时,上海的昼长逐日变短 |
C.P点位于②④时,上海白昼最长 | D.P点位于⑤时,上海昼夜平分 |
下列关于Q点的纬度变化与现象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Q点从a到c时,新加坡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
B.Q点从b到d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
C.Q点位于c时,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货轮顺风顺水 |
D.Q点位于e时,北印度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