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__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使_________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__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____效益的统一。
(2)该文化景观属于()

A.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景观
C.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

(3)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__________规律,并充分利用___________的生动例证。
(4)“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形式,在文化扩散上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有着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并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左图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右图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造成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多项选择题)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2)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3)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东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 km。据此回答

(1)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2)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国际日期变更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A.0°经线 B.150°W C.180° D.40°E

(3)若此时图中⑤地为10时,一架飞机从此处起飞过14小时到达北京,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读图回答: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
(2)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
(3)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4)C、D两地高程相等,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5)B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D、G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多少?

读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数码①-⑧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①、②两地的气候特点。
从降水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
从气温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
(3)比较⑤、⑦两地气候的异同。
相似点:全年气温_____________一年有明显的___________两季。
不同之点:⑦地的降水比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媚尼风景区”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  。(填代号)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理由是:      
(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一场惊险刺激的“漂流探险”,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帮他们选择是在支流a还是在媚河上游b“漂流”最刺激?________
理由是(2)
(4)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      。(写出温度范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