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英国史学家柯麦芝
材料二:对于代替公民亲自集会的代议制……我们最好只限于研究少数几个最有名的、与我们的特殊情况最为近似的例子。第一个适用于这个特征的是大不列颠的下院.
——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各国为什么“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材料四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和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达到“自由和平等”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设计了哪些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在自己55岁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孔子带着弟子到各国周游十四年,以求仕用,进行政治活动,但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材料二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材料三一位美国学者说:“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上,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请回答:
(1)结合春秋时期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三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哪些新观念。这些新观念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西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