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劳动者的义务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对于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劳动者在法律上都是权利的主体,又都是义务的主体③任何人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都是同样的④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司马光为救小孩,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A.办一切事情都要打破常规,进行大胆想象 | B.合理的想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C.办事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 D.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
下列过程属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对国内外形势认识的过程 | B.实践“九五”计划的过程 |
C.制定学习、工作计划的过程 | D.搜集感性材料的过程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
A.只要思考着就必能出智慧 |
B.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是从思考开始的 |
C.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D.思考是认识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
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B.由实践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真理 |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
D.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 |
“哈根达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消费者在面对一大一小两杯冰淇淋的选择时,哪怕那个10盎司的杯里装有8盎司冰淇淋,而那个5盎司的杯里装着不过6盎司的冰淇淋,就因为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没装满,而另一个漫了出来,他的选择就会倾向于“小杯”的,甚至还往往会为“这杯少的”付出高价。据此回答1—2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反映 |
C.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 D.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可靠 |
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
A.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 | B.用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
C.把握事物的真象,不被假象所蒙蔽 | D.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