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M河流域海拔1550~4441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5.3毫米,蒸发量2246毫米。
材料2:M河流域范围图、M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多年动态变化图和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一”表示减少,“+”表示增加)
土地利用类型 |
林地 |
灌木林 |
高覆盖草地 |
荒漠草地 |
城镇居民用地 |
耕地 |
裸土(岩)地 |
戈壁沙地 |
占总面积(%) |
0.02 |
18.29 |
14.02 |
11.26 |
0.47 |
21.64 |
9.44 |
5.21 |
与1957年相比(%) |
-60.5 |
-36.5 |
-47 |
+33.9 |
+1198 |
+1004.8 |
+41.4 |
-30.6 |
(1)适合在该流域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灌溉农业 |
(2)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试判断M河的河流类型并说明理由。
(3)你认为M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应对策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在不过河的情况下,测量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他们在12月22日某时测得的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某时,又测得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所处的经度是_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的α=__________。
(3)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南、北)方向移动,北京地区的昼长逐渐。
(4)该兴趣小组中,有人计划在2010年来中国现场观看上海世博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上海,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千米。
(18分)读“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太阳东升西落实质上是 运动的体现。
(2)据图该地的地理经度和纬度是 ,判断依据是 。
(3)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至日的是 ,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日影朝方向。
(4)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中③所示时,该地昼长约 小时。
读图10,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日期是 。
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
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 ,上海、悉尼、新加坡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3)乙地的时刻为 点;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
(4)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我国长江下游 (南、北)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5)乘飞机从甲地到丙地,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
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地取得如图正午太阳高度时为广州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期,则该地的纬度度数为,试判断下面关于该地的描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A.N坡面为阳坡,红壤广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
B.图中河流在该地最可能自西向东流 |
C.该地的自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图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结冰现象 |
(2)简要说明说明图中河谷的形成原因。
(3)M坡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什么?据图概括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