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人体与海水中几种离子的相对含量(其中将人体体液中Na+的含量规定为100):
|
Na+ |
K+ |
Ca2+ |
Mg2+ |
Cl_ |
海水 |
100 |
3.50 |
3.90 |
12.10 |
181.00 |
人的体液 |
100 |
6.80 |
3.10 |
0.70 |
129.00 |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的体液和海水中, 和 的含量最多,这两种离子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
(2)从上表还可以看出,人的体液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与海水中接近,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发H1N1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其后传播到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有多种类型,其中的H1N1型病毒容易感染人类。我们不能根据常规的方法如高温、使用抗生素来杀灭该病毒。2009年9月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已经研制出了针对H1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针对H1N1流感疫苗接种方案的原则已经确立。据此回答:
(1)为什么不能采用抗生素来消灭流感病毒。(2)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数量(增大或减少),抗药基因的频率的(增大或减少),这就是基因频率变化中的_________如果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身体和其他毒副作用,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三不原则”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
(3)目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有计划地,促进群体的形成,假如发现某地甲流流行,一般先确认病原体,利用的是原则。而对于流行病,一般可以采用的控制对策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松材线虫是入侵物种,1 982年首次在我国南京发现,以后相继在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造成大量松树枯萎、死亡,其种群数量在我国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从病树中长成的松墨天牛几乎都携带松材线虫。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图中A点之前,属于_①_阶段。
(2)图中A—B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②_时期。
(3)图中B—C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③_阶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④_。
(4)图中C点以后,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⑤_阶段。此阶段种群具有_⑥_的生态学特征。
(5)控制松材线虫扩散应_⑦_、_⑧_和_⑨_。
(6)外来物种人侵的途径: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引入和_⑩_。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
(1)青霉素的杀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生物合成来完成的。
(2)细菌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会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细菌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某些细菌出现,抗生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作用,该作用实质上是改变了细菌基因的。
(3)某人患了咽喉炎,咽部干燥、疼痛,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医生为他开了阿莫西林和润喉片,要求每天服药3次,连续服用1个星期。他服药3天后,感觉好了,就停了药。可是4天后,病又复发。他的行为属于滥用抗生素中的 行为。滥用抗生素还表现在或等行为上。
(4)滥用抗生素,除了使菌群表现出抗药性以外,还会有其它的危害。例如,某些人对青霉素,所以在注射前需要做皮肤试验。而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会造成人体内。再如,某些抗生素还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试举一例:。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下面是发现和研究青霉素的过程:
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布满了细菌。 假设: 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青霉菌,并用这种培养液培养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
①该实验的假设是。
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
。
(2)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用涂布器将适量细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
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抗生素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是青霉素。请回答:
(1)大多数情况下,青霉素是通过抑制细菌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的。使用青霉素治疗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支原体细胞没有细胞壁 | B.支原体是原核细胞 |
C.支原体是病毒 | D.支原体细胞没有细胞膜 |
(2)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细菌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会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上。
(3)以下实验是证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的选择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原本就具有抗药性。据图回答:
在B1、B2、B3……中的青霉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影印接种需进行多次,灭菌绒布是否每次都需要更换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将A1培养皿中的部分球菌接种到A2培养皿中时,原则是这些球菌必须与_______________培养皿中球菌所在的位置应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在B1、B2、B3……保留下来的菌落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这些球菌的抗青霉素的能力是由于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球菌因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4)在使用抗生素进,建议采取“三不原则”,一不自行购买,二不主动要求,三不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