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内写标号)
(1)⑦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只能由[ ]_________翻译,作用于[ ]_________,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_。⑦是_________,它的形成和分泌与神经元细胞体结构中的_________有关。
(2)在正常氧供应条件下,⑥内外CO2浓度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的PSⅠ、PSⅡ、Cytb6/f、ATP酶四类蛋白复合体存在图中③,同化C02的全部酶类则存在图中④,为了证实C02同化场所在哪里,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协助完成“验证C0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被膜或类囊体的膜上”的实验。
(一)、设计思路:
首先要提取出完整的叶绿体,然后把_____▲_____分开,分别检测暗反应活性。
(二)、实验步骤:
(1)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
(2)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然后高速离心,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沉淀物为_____▲_____。
采用以下测定可判别C02同化场所:
(3)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中加入_____▲_____,检测有无含有14C-光合产物的生成。
(4)也可将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电泳,只有从上清液中能分离得到_____▲_____。
(三)、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如果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暗反应活性,而沉淀物中检测不到暗反应活性,证实_____▲_____。
(9分)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的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_到___▲___;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填数字);若植物体在含C1802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有没有可能出现18O2? ___▲___。
(2)在乙图中,若a图所示为阴生植物曲线,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点应___▲___移;由b图可知,40℃时植物能否显示生长现象? ___▲___。
(3) 在乙图中,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光强为___▲___ (填 “A”、“B”或“C”),温度为___▲___,并且要用___▲___色的玻璃。
(6分)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学家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同位素追踪法所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如果用含18O的水浇灌某盆栽植物,并将该盆栽植物置于光照下。过一段时间,在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含18O的气态物质有___▲___,这些物质分别是由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2)如果用含15N的蛋白质饲料饲养体内不含15N的大白鼠,在饲料适量的情况下,15N将首先出现在该动物细胞内的___▲___(结构)上。
(3)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请你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并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若利用小麦根尖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___▲___。
(3)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浓度为0.014mol/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___▲___。
(5)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视野中细胞为长方形,并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两位同学从同一支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通过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的数据差别较大,很可能的原因是_ _▲_ _。
2007年8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日本研究人员依靠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反复“拷贝”,成功培育出第四代克隆猪。这个研究小组培育的第一代克隆猪于2004年4月诞生,此后,他们又从长大的克隆猪唾液腺中提取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未受精的卵子,依次培育出第二代和第三代克隆猪。研究人员认为,猪与人类身体构造相似,克隆猪可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而反复“拷贝”克隆猪使科学家能在超过猪平均寿命的长时间里,使用遗传性质完全相同的猪做实验。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核植入受体卵母细胞之前,要用显微针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___,再将唾液腺细胞核注入,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等)激活重组细胞,其目的是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2)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变化,第5天可以看到胚胎发生收缩,细胞间隙扩大,接着胚胎内部出现裂隙,这是胚胎_____▲_____期开始的标志,该时期的_____▲_____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3)上述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第四代克隆猪,是对体细胞供体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吗?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如同文件反复复印后清晰度会下降一样,多次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也会给动物基因造成损伤。科学家已经培养出第二代克隆牛和第六代克隆鼠,它们的基因都被发现有损伤,而第四代克隆猪的基因尚未发现异常,还有可能继续“拷贝”下去。这项新进展对科学研究有何重要意义?_____▲_____。
(5)试就“克隆猪可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这一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