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摄氏度时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煮稀饭做馒头时习惯于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
|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
| B.碱能破坏维生素B1 |
| C.米面中缺乏维生素B1 |
| D.患者不能吸收利用维生素B1 |
如图表示美国阿拉斯加旅鼠种群的周期性消长曲线:旅鼠过多时,大量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
种群数量因而减少;但数量减少后,植被又逐渐恢复,旅鼠的数量也随着恢复过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鼠种群数量和食物之间的动态变化体现了反馈调节
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
.1951~1953年间,M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大
D.杀死旅鼠,将其数量降低一半是控制其数量最有效的办法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28% |
|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m-2·y-1 |
|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
|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有6条食物链,藻类、大米草属于生产者 |
| B.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细菌 |
| C.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
| D.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10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
| A.300 g | B.450 g | C.900 g | D.1 800 g |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
|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
| C.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
| D.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