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将奈其士众何
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田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夕沌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①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 磊砢:形容仪态豪放洒脱。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亦未尝事田猎也田:耕作 |
B.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搏:捕捉 |
C.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估计 |
D.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负:辜负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得到,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
译:
( 2 )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3 分)
译: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既惭……,又愧……: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上洛太守迁:升职 |
B.朝廷怜之怜:怜爱 |
C.帝嘉之嘉:嘉奖 |
D.钊距之,战于温水距:抵御 |
王逊死后谥“壮”(威德刚武)。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逊威德刚武的一组是
①仕郡察孝廉②专杖威刑,鞭挞殊俗
③征伐诸夷,俘馘千计④莫不振服,威行宁土
⑤战于堂狼,大破骧等⑥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先 是 越 巂 太 守 李 钊 为 李 雄 所 执 自 蜀 逃 归 逊 复 以 钊 为 越 巂 太 守。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煮茗以饮守饮:饮茶 | B.必有深中其欲中:合乎 |
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 | 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②贫不自谋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译: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 |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报告 |
C.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典:主持 |
D.杜门逾年杜:关闭 |
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B.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C.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D.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
B.道南在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后,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己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
C.道南敢于直谏,遇事有操守和主张,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联合攻击,他愤而请求免职。 |
翻译。
(1)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2)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交,字志同,陆安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弘治初,恕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迁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正德初,擢光禄卿。三年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改吏部。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彩怒,调之南京。瑾败,召拜户部尚书。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硅并致仕。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帝褒纳焉。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交言:“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不听。
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报许。又论御马监内臣宜如祖制,毋监收刍豆,并令户部通知马数,杜其侵耗。不从。
锦衣百户张瑾率校尉支俸通仓,横取狼藉,主事罗洪载欲按之。瑾绐请受杖,奏洪载擅笞禁卫官。帝怒,逮下诏狱谪外。交与林俊、乔字先后论救,不纳。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卒年八十,谥荣僖。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垣堑,广树艺树:种植 |
B.以故民不至甚敝敝:衰败 |
C.中旨与礼部尚傅硅并致仕致仕:辞去官职 |
D.主事罗洪载欲按之按:审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善类多所推引燕王欲结于君 |
B.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C.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敛赀财以送其行 |
D.定经制,宿弊为清窃为大王不取也 |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
B.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
C.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
D.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交最初在南京兵部做官,在尚书王恕的推荐下,到吏部做官,推荐、引进过不少好人。 |
B.正德年间,在钱粮征调烦琐紧急,灾荒继续,正赋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孙交恰当地作了谋划和处理。 |
C.武宗奢侈浮华,导致国库空虚,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员,确定了经济制度,他的建议都得到了世宗的允许。 |
D.孙交请求裁减上林苑宦官人数的建议得到世宗的肯定,但建议杜绝御马监的太监贪污、浪费的建议没得到皇帝同意。 |
把文中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
(2)宫府异同,今出复反,非新政所宜。
(3)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