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孔了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引自《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汉以后,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材料二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在华28年中,他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企图从这些经典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引自《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读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宪章中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
材料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共12分)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依据上述四幅地图,写出每次战争使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原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原因:
(2)从以上战争中,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3)这些趋势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途径虽然不同,最终确立的代议制政体民主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反映出政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
法律(标志)
国家政体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权力中心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内阁首相
议会
美国
1787年宪法


总统
总统
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国
总统
内阁部长
议会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皇帝

(2)依据上表,从国家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的产生、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3)史学界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即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根据
例一、二尝试概括法国模式的特点。
例一:英国模式的特点是:民主的力量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封建的势力作适时的让步,
整个社会走了渐进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
例二:德国模式的特点是:封建势力强大,民主力量妥协,武力完成统一;封建力量借民主的形式推行专制,以代议制的幌子掩盖专制独裁。法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