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
此回答下列问题。
| |
1961年 |
2005年 |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损失更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 B.降水变率大
C.土壤贫瘠,土层较薄 D.森林覆盖率低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落--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表述,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 B.城市化速度过快 |
| C.失业率高 | D.产业结构单一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
|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
| B.增加了对长江水源的补给 |
|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
|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
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回答下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
| A.土壤贫瘠 | B.生物易遭破坏 |
| C.枯枝落叶少 | D.物质养分流大 |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降雨量(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
|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
|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 A.①④ | B.①③ |
| C.②③ | D.②④ |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答下列各题.
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 B.开采矿产 |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
| B.实施人工降雨 |
| C.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
| D.发展立体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