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沿20oN所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
(1)①是 海,其海水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 。
(2)②是 半岛,其气候类型是 。
(3)③是 山,附近有著名港口 。
(4)④是 高原,其主要农产品有 、 。
(5)⑤是 半岛,图中反映出该地的地形特点为 。该半岛上的著名矿产是 。
(6)⑥ 湾,濒临该海湾的我国开放港口城市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A海域,B海域, C海域.(6分)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石油工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一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
(1)简述乙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
节分配的原因。(10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两地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2)试分别说明两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1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分析两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资料二:
表一、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表二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指标
资料三: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下图是两类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图。
(1)根据资料一,说明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2)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的阶段,分析其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原因。
(3)从资料三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
比较左图与右图,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