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右上甲、乙两地形剖面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注明太平洋的位置。
(2)概括中、美两国的地势特征:                                                          
                                                                                    
(3)中、美两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异表现为:                      
                                            。所以,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4)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材料二大峡谷两侧的山顶上常年积雪,半山上是苍绿的针叶林,山脚下是红黄相间(10月、11月)的阔叶林,把喜马拉雅山脉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大峡谷海拔2 500至3 200米之间的广大地区,有面积达上千平方千米野生原始天然红豆杉林。其美丽漂亮的树冠成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观赏型树种,所含的紫杉醇对癌症等疑难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应用开发前景可观。
(1)根据图文材料描述青藏高原的地形地势特征。
(2)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呈现地域特色,请写出青藏高原两种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3)根据图文材料,请你为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一简单规划。(至少答四点)

请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阿根廷地理简图

材料二:阿根廷气候多样,四季分明,大部分为温带和亚热带。北部纬度较低,东海岸受巴西暖流影响,气候暖热湿润;南部纬度较高,东部沿岸受福克兰寒流影响,气候温凉干燥。
材料三:阿根廷约4145万人口,通用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阿根廷草场广布,牛、羊数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皮革生产国。阿根廷畜牧业和制革业称得上当地最古老的行业,其发展始于16世纪,是当时由西班牙殖民者带来了欧洲牛种和制革技术。2014年起,阿根廷政府宣布暂时停止未加工皮革出口。仅允许出口成品革和皮鞋、皮衣等皮革制品。
(1)根据材料一,简述阿根廷地形特点。
(2) 阿根廷的铁路交通发达,根据材料一描述其铁路分布的主要特点。
(3)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温带荒漠,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来看,属于___________分布规律。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广布的成因。
(4)结合材料三,叙述阿根廷发展皮革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5)试分析阿根廷政府停止未加工皮革出口,仅允许出口成品革和皮革制品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3)该地欲在图中建议油港,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在A处建港;
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B处,试说明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图I)和季风环流图(图II),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I)填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2)在图(I)中画出风带D的风向;
(3)据图(II)回答: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_ 季节;B的风向为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