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1~3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宋江夏王义恭闻之,引为行参军。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①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②,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元徽初,迁梁州刺史,辞不赴职,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冠军长史、江夏太守,坐被代③辄去郡,系尚方④。顷之,免为中散大夫。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⑤自效。十四年,诏曰:"光禄大夫孙谦,清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已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注】①敕:帝王命令。②生口:奴隶。③被代:被接替。④尚方:官署名。⑤剧职:繁重的职务。(《梁书•孙谦传》)

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所知:所赏识
B. 固辞不受固:本来
C. 竞饷金宝竞:争相
D. 高年旧齿,宜加优秩优秩:优待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谦"清慎"的一组是(

①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②谦退遣其妻
③(百姓)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⑤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⑥谦开厅事以待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谦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不用武力镇压境内的蛮人与獠人,而以恩惠进行感化,使得郡中安定。
B. 孙谦为人刚直,令人畏服。因此建平王要举兵造反,事先找借口出使到京都,然后再起兵作乱。
C. 孙谦身体强壮,直到年事已高,仍请求担任繁重的职务,为国家效力。最后,死于光禄大夫任上。
D. 孙谦每次离职从官府搬出后,因没有私宅,就只得借官府的空车棚居住。这表现了他廉洁奉公的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性狷洁①,不妄交游。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始,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衮建言:“今西蕃盘桓境上,数入寇,若相连结,以乘无备,其变不细,请早图之。”又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衮以为: “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今军旅未宁,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赉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陛下若以易刍粟,减贫民之赋,天下之福岂有量哉!”代宗嘉纳。迁礼部侍郎,时宦者刘忠翼权震中外,泾原节度使马磷为帝宠任,有所干请,衮皆拒却。
衮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②,与杨绾同执政。绾长厚通可,而衮苛细③,以清俭自显。帝内重绾而专任之,礼遇信爱,衮弗及也,每所恨忌。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司业张参,衮恶太予少詹事赵槊,皆少给之。太子文学为洗马副,衮姻家任文学者,其给乃在洗马上。其骋私崇怨类此。
会绾卒,裒始当国。故事④,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政事堂⑤北门,异时宰相过舍人院咨逮政事,至衮乃塞之,以示尊大。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德宗即位,衮奏贬崔祜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祜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
建中初,杨炎辅政,起衮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卒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五》)
臣光曰: “君子耻食浮于人;衮之辞禄,廉耻存焉,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诗云: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衮者,亦未可以深讥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
[注释]①狷洁:清正之意。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③苛细:苛刻而挑剔。
④故事:按朝廷过去惯例。⑤政事堂:宰相处理政事之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    类:大多、大都。
B.有所干请,衮皆拒却。      干:干预、干涉。
c.衮苛细,以清俭自显。      显:炫示、显耀。
孝感市高三语文二统试题 第4页(共 9 页)
D.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 窒:杜绝、阻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常衮“性狷洁”和“苛细”的一组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衮起初为人正直,曾在皇上寿辰时,就各地官员竟送奢礼一事,直言不讳地劝谏皇上体恤百姓;升任礼部侍郎后,仍不畏权贵;但他升任宰相助理后,就开始拿清廉来炫耀,还对深受皇上器重的朝廷命官嫉妒不已,表现出了人格的另一面。
D.杨绾死后,常衮开始主持国政,因大权独揽,私欲逐渐暴露。他一再提议给百官增加俸禄,然后在发放时伙同主管财政开支的韩 对各自厌恶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还私自增加其“姻家”的俸禄,表现出了常衮心胸狭窄、自私的一面。
C.纵观常衮的一生, “狷洁”与“苛细”并存,公心与“骋私”皆具, “独断”与“习‘干”均有,作者以褒贬分明的史学家态度,选取常衮一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客观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士大夫形象。
D.司马光认为凡君子当存“廉耻”之心,他以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常衮虽贵为宰相却勇于“辞禄”的举动,并且引用《诗经》中的名言,讽刺批判了那些尸位素餐、鲜廉寡耻的士大夫官员,说明像常衮那样存“廉耻”的人,是“未可以深讥”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其骋私崇怨类此。(2分)
(2)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 (3分)
(3)衮之辞禄,廉耻存焉,与夫固位贪禄者,不犹愈乎! (3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廉吏卢钧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已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槥椟:小棺材。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兼任 B.因而物故故:死亡
C.潞卒素骄骄:骄傲 D.谓当辅弼谓:以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预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 D.钧践历中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
B.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C.令不严而人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与家人诀别,剩醉倒戈攻城门

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仁恕廉洁”的一组是()
①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②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③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
④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⑤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⑥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城一遍。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奏之,事皆合旨 令:命令 B.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累:多次
C.令直门下省 直:同“置”,安置 D.此非臣所发意 意:意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甚获当时之誉 乃臣家客马周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太宗怪其能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D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位尊而无功
对于马周所任官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周最初任的官是监察御史。 B.马周曾由中书令舍人被提拔为中书令。
C.马周曾兼任中书令和太子左庶子之职。 D.辞去中书令后,马周担任吏部上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求贤若渴,对于自己看重的人能委于重任,十分信赖。
B.马周机敏善辩,办事谨慎周到,评论人物又能秉公直言,因此而官至吏部上书。
C.马周对太宗的心理十分了解,每次奏对,都能让太宗满意。
D.马周看问题全面深刻,能说会辩,亲近忠诚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赞赏。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
(2)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